GD003-2011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02编制依据和任务
来自能源智库
编制依据和任务
编制依据
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依据国家、太阳能发电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进行编制。
基础资料
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时,应对光伏发电工程的建设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方面:
- 光伏发电工程规划及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成果。
- 选择长序列参考性太阳辐射数据及其观测方式变化沿革,如光伏发电工程场址区附近有代表性的长期观测站或其他多年长序列观测数据,收集长期观测站基本情况,包括观测记录数据的辐射仪器型号及记录方式、位置、高程、场地周围环境、周围遮蔽情况,以及建站以来站址、辐射观测仪器及其周围环境变动的时间和情况等。
- 收集光伏电站附近长期测站观测资料或其他参考长系列数据,包括:
- 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昼最高气温、昼最低气温,多年月平均气温。
- 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
- 多年最大冻土深度和积雪厚度。
- 多年平均风速、多年极大风速及其发生时间、主导风向。
- 多年历年各月太阳辐射数据资料,以及与项目现场测站同期至少一个完整年的太阳辐射资料(含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资料)。
- 30年灾害性天气资料,如沙尘、雷屯、暴雨、冰雹等。
- 项目现场太阳辐射观测站至少连续一年的逐分钟太阳能的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气温等的实测时间序列数据。
- 光伏发电工程边界外延l0km范围内比例尺不小于1:50000的地形图、场址范围内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地形图。如光伏发电工程附着基础为建筑屋顶等特殊场地,则收集建筑物结构及屋顶布置图、周边建筑布置图等。
- 光伏发电工程站址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 光伏发电工程所在地自然地理、对外交通条件、周边粉尘等污染源分布情况。
- 光伏发电工程所属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太阳能发电发展规划、电力系统概况及发展规划、电网地理接线图、土地利用规划、自然保护区和可利用的消防设施等资料。
- 该光伏发电工程已取得的接人电力系统方案资料。
- 光伏发电工程所在地自然地理、对外交通条件。
- 工程所在地的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情况及有关造价的文件、规定。
- 项目可享受的优惠政策等。
编制任务
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内容:
- 确定项目任务和规模,并论证项目开发必要性及可行性。
- 对光伏发电工程太阳能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太阳能资源评价结论。
- 查明光伏发电工程站址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和结论。如光伏发电工程附着基础为建筑屋顶等特殊场地,则需查明建筑屋顶结构和稳定条件,给出评价结论。
- 确定光伏组件及逆变器的形式及主要技术参数,确定光伏组件支架形式和光伏阵列跟踪方式、光伏阵列设计及布置方案,并计算光伏发电工程年上网电量。
- 分析提出光伏发电工程接人系统技术要求的实施方案。根据审定的光伏发电工程接入系统方案,比较确定光伏发电工程升压变电站站址位置、电气主接线及光伏发电工程集电线路方案,并进行光伏发电工程及升压变电站电气设计。
- 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中央控制室的建筑结构形式、布置和主要尺寸,拟定土建工程方案和工程量。
- 拟定消防方案。
- 确定工程占地的范围及建设用地主要指标,选定对外交通方案和施工安装方法,确定施工总布置,提出施工总进度。
- 拟定光伏发电工程定员编制,提出工程管理、运行维护和拆除方案。
- 进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设计。
- 拟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方案。
- 拟定节能降耗方案。
- 编制工程设计概算。
- 进行财务评价与社会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