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03-2011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08电气
来自能源智库
电 气
电气一次
设计依据
列出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及文件。
接人电力系统方案
- 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
- 电力系统现状。简述光伏发电工程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
- 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简述光伏发电工程所在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情况。
- 光伏发电工程接人电力系统方案:
- 简述电网部门对光伏发电工程接入电力系统的有关技术要求。
-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规划装机规模、本期装机容量及接人电力系统专题设计,简述光伏发电工程接人电力系统方案,说明光伏发电工程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案、输电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输送容量、输送距离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等。
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站址选择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位置、装机规模、接人系统方案、光伏方阵布置方案、电站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投资、建设用地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分析,选择升压变电站(或开闭姑)的站址位置,确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布置方式。
电气主接线
- 光伏发电工程电气主接线:
- 简述光伏方阵布置方案、升压变压器的配置方式以及方阵接线方案等。
- 根据光伏方阵布置方案以及选定的光伏发电工程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位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光伏发电工程集电线路方案。说明集电线路回路数,每回集电线路连接的光伏方阵数及输送最大容量,光伏方阵间采用的电缆规格、数量等。
- 计算并复核光伏发电工程集电线路电压降、热稳定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 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电气主接线:
-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接入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结合光伏发电工程规划装机规模、无功补偿配置容量、场内集电线路数量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电气主接线方案。对建设升压变电站的光伏发电工程,需选定主变压器容量、台数及主要参数。
- 对分期建设的光伏发电工程,应对电气主接线及其电力设备布置方式进行研究,提出能适应分期过渡要求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 对扩建工程,校验原有电气设备,并提出改造措施。
-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接人电力系统专题设计的要求,提出光伏发电工程集中无功补偿措施。
- 计算光伏发电工程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值,并提出相应的消弧消谐措施。
- 确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站用电源和保安电源的设备和连接方式。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短路电流计算:
- 按照选定的接入电力系统方式和电气主接线方案,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网络等值阻抗图,计算短路电流。
- 列表提出短路电流计算成果,包括短路点、短路点平均电压、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起始值(有效值)、全电流最大有效值、短路电流冲击值、起始短路容量等。
-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选定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电力电缆、母线等主要电力设备,提出这些设备的形式、规格、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
- 对于采用新型设备和重大新技术情况应做专门论证。
防雷、接地及过电压保护设计
- 光伏阵列部分:
- 综合考虑人员安全、避雷装置造价、设备受雷击几率、雷击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及避雷装置阴影引起的系统性能损失,确定光伏阵列防直击雷措施。
- 简述光伏阵列、汇流箱、逆变器的过电压保护方式。
- 简述光伏阵列接地设计方案并估算工程量。
- 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部分:
- 确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的防直击雷保护措施及接地方案,并估算接地工程量。
- 确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的绝缘配合原则,提出过电压保护方式。
-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常规接地方法不能满足要求的电站,应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站用电及照明
- 站用电:
- 测算光伏发电工程站用电负荷,估算光伏发电工程站用电容量及站用电率。
- 确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站用工作电源及备用电源取得方式、电压等级和接线方式,确定站用变压器台数、容量、形式,确定配电柜形式及数量。
- 照明。简述工作、事故照明设置和供电方式、电压及容量选择,简述建筑各功能区的照明灯具选择形式。
电气设备布置
- 简述光伏方阵布置方案及确定光伏发电工程集电线路方案。
- 对集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敷设的光伏发电工程,应确定架空线路杆塔数量,杆塔高度,跨越河流、道路及其他电力线路的次数。
- 对集电线路采用电缆敷设的光伏发电工程,应提出电缆敷设的方法及措施。
- 简述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的总体布置,确定主变压器场地及高低压配电装置的布置形式、建筑各层电气设备布置和出(进)线方式等。
- 对需要分期过渡的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电气设备布置应能适应其过渡要求。
电气二次
设计依据和原则
列出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文件。简述电气二次设计原则。
监控系统
-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接入系统资料,简述光伏发电工程与电力调度管理系统的关系,以及光伏发电工程与调度所远动及其他信息交换、实现方式、主通道与备用通道的选择等内容。
-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接入电力系统专题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确定光伏发电工程控制管理方式及自动化范围,选定光伏发电工程监控系统的结构、主要功能及主要设备配置。光伏发电工程监控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汇流、逆变设备及其升压设备监控系统和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集中监控系统。
- 确定光伏发电、汪流、.逆变设备及其升压设备监控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及主要设备配置。包括:
- a)光伏发电、汇流、逆变设备及其升压设备的控制方式、自动化范围、自动控制系统的配置及基本功能。
- b)光伏发电设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调节的基本内容和性能要求。
- c)确定光伏发电、汇流、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远传信息内容及传输方式,确定监控系统通信网路、光缆走向及光缆选型。
- d)确定光伏发电工程中央监控系统与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集中监控系统的数据通信方式。
- 确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电气设备控制方式,选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集中监控系统的结构、主要功能及主要设备配置。
- 确定光伏发电、汪流、.逆变设备及其升压设备监控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及主要设备配置。包括: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光伏发电工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包括光伏发电工程电气设备和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确定光伏发电、汇流、逆变设备及其升压设备继电保护方案。
- 根据电气主接线,确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主要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设备选型。
-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接人电力系统要求,提出系统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设备配置及相应的通道。
- 根据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出线电压等级和电力系统要求确定故障录波设备选型及配置
组屏方案
确定光伏发电工程监控系统及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组屏及布置方案。
二次接线
- 确定光伏发电、汇流、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电气测量、操作等二次接线系统设计方案。
- 选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主要电气设备的电气测量、信号、操作及防误操作闭锁等二次接线系统设计方案。
- 确定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及主要参数,提出光伏发电工程与电网计量点处的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配置精度要求,提出计量装置布置方案。
控制电源系统
- 直流电源。确定光伏发电工程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直流系统设计方案和主要设备配置。
- 不停电电源系统(UPS):
- 说明光伏发电、汇流、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所需的不停电电源系统(UPS)容量、放电时间。
- 确定光伏发电工程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监控系统和继电保护所需交流控制电源的容量、接线方式以及主要设备配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光伏发电、汇流、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和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布置方案与相关的消防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确定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根据光伏发电、汇流、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和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布置方案与相关的技术标准,确定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结构、主要功能及主要设备配置。
电工试验室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管理原则和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仪器仪表设备,对新安装或已投运的电气设备进行调整、试验以及维护和检验。
电气二次设备布置
简述电气二次设备布置方案。
通 信
光伏发电工程场内通信
简述光伏发电工程场内通信方式。
光伏发电工程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通信
- 根据接人系统的通信设计要求,选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系统通信方式和主要设备。
- 根据工程布置和特点,选定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对内、对外通信方式和主要设备配置。
- 确定通信电源设计方案和设备配置。
- 合理布置光伏发电工程通信设施,并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
光伏发电工程信息管理与上报系统
以并网发电为主的光伏发电工程,应按照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要求进行信息管理与上报系统设计和配置。
附表、附图
附表
- 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电气主接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
- 场内集电线路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
- 电气一次主要设备表。
- 集电线路主要设备表。
- 电气二次主要设备表。
- 通信系统主要设备表。
附图
- 光伏发电工程接人电力系统地理位置接线图。
- 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电气主接线图。
- 光伏发电工程集电线路布置图。
- 站用电接线图。
- 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电气设备平面布置图及纵剖面图。
- 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高低压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
- 主控制楼电气设备各层布置图。
- 光伏发电工程及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继电保护、测量配置图。
- 光伏发电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设备配置图。
- 升压变电站(或开闭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设备配置图。
- 光伏发电工程系统通信组织图。
- 光伏发电工程内通信系统图。